□蒋璟璟
记者日前从重庆市市场监管局获悉,重庆市《无堂食外卖经营服务规范》(以下简称《规范》)团体标准于7月初起全面实施,该标准系全国首个聚焦无堂食外卖全链条服务的团体标准。此次发布的《规范》从准入门槛、场所要求、加工制作、包装配送等六大环节构建起全链条监管体系,填补了行业标准的空白。据悉,当前无堂食外卖呈现出迅猛增长态势,但由于相关标准的缺失,部分商家存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、食品安全难以保障等问题。(工人日报)
外卖业态的发展,深度重构了整个的餐饮市场。近年来,不少“主打外卖”“只做外卖”的餐馆大量涌现,其经营场所更小、店铺租金更少,由于成本更低,其餐品更具价格优势。但是从过往案例来看,此类“外卖专营店”相较于普通餐馆,往往食品安全风险更高。这其中,最为人所诟病的,就是“幽灵外卖”“影子厨房”。从根本上杜绝此类隐患,确实需要规则层面的进一步细化。
理论上,以食品安全法为基础,围绕外卖行业的全链条,是有着完善的监管体系的。只是需要说明的是,现有的一系列规范,更多都是关于责任与义务的一般性表述,其并没有就“无堂食外卖”这一特殊情况,给出针对性的、技术性的具体安排。如果以监管普通餐馆的标准和办法,来监管无堂食外卖店,那么显然是不适配、不够用的。在此背景下,制定“无堂食外卖”团体标准,就显得很有必要了。
无堂食外卖,主要是指通过网络平台方式接受订单,不具备提供现场就餐服务条件,将食品配送至消费者指定地点的餐饮经营模式。“无堂食外卖”的隐患点在哪里,那么监管规则就强化哪里,这是合乎逻辑的。其最大的隐患,就在于“后厨暗箱”“食客不能见”,由于没有了足够监督,不少店家几乎就是自我放飞。为了补上这块缺失,重庆的这一新规明确,“无堂食外卖商户须具备明厨亮灶等基础资质,并建立数字化食安追溯系统。”通俗点说,这大概就是指后厨直播、影像留存——这一要求,其实是严于一般餐馆的适用标准的。
普通餐馆可以选择要不要“后厨直播”股票配资数据,而无堂食外卖店则被要求标配“后厨直播”,这显然是以更严的标准来管控更大的风险。而以规则升级推动“外卖专营店”走出灰色地带,这同样也是建立消费信任的多赢之举。
通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