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刷手机股票配资数据,是不是总被一组抱冬瓜睡觉萌照戳中?
小宝宝穿着纸尿裤趴在冬瓜边酣睡↓↓
猫咪慵懒地贴着冬瓜打盹↓↓
最近,来自香港的奶爸张先生特地从深圳超市扛回一个28斤重的大冬瓜带回香港家中。
当他把冬瓜放在3个月大的女儿身边时,这个“巨型玩具”立刻吸引了小家伙的注意。
(宝宝抱冬瓜睡觉,时长共30秒)
宝宝抱冬瓜睡觉
价值55元的冬瓜成了小宝贝的专属降温神器。
在闷热难耐的夏季,人们纷纷晒出自己与冬瓜的亲密时刻。
打开短视频平台,“抱冬瓜睡觉”话题下已是一片绿色海洋。
随着今夏最强高温席卷全国,山东、江苏、安徽等地纷纷打破历史高温纪录。
近期,广东接连发布142个高温预警,广州地表最高超60℃。
受台风“丹娜丝”影响,今日起广东将有暴雨,高温天气缓解,但最高温度仍保持在30℃左右。
为什么冬瓜能成为夏日“宠儿”?
奥秘首先在于它的“水体质”。科学研究显示,冬瓜含水量高达95%,堪称“天然水枕”。
当人体接触冬瓜时,热量通过热传导迅速被吸收。实验数据显示,抱着冬瓜睡一小时,皮肤温度能下降2—3℃。
冬瓜内部结构类似海绵,能储存大量冷量。即使连续使用1小时,表面温度仍能保持在25℃左右,远低于人体36℃的平均体温。
这就像一个天然的“水冷空调”,既能吸收热量,又不会像冰块那样迅速融化。
冬瓜降温,古人早玩明白了。
《清异录》记载:“暑月,宫人以冬瓜围于榻,覆以薄绡,夜卧其侧,肌生微凉。”原来这招连古代娘娘们都在用,妥妥的宫廷养生智慧。
清代《广东新语》更详细:“广人夏月多以冬瓜为枕,取其清凉,且无蚊蚋之扰。”
一首古诗《夏夜抱瓜眠》生动描绘了古人纳凉场景:“暑夜难安寝,冬瓜抱入怀。清凉盈陋室,好梦自徐来”。
除了冬瓜,古人还有更精致的消暑用具——“竹夫人”。
这种用青竹编成长笼的器具,中间通空,四周开洞通风,暑时置床席间。
夏日里,人们还常常在其内部放入薄荷、栀子、茉莉花,从而起到散香、驱蚊、凉爽的作用。
宋代起,它有了“竹夫人”的美称,苏轼在诗中曾写:“赠君无语竹夫人”,陆游也有“床空新聘竹夫人”的诗句。
《红楼梦》里有一个谜语,“有眼无珠腹内空,荷花出水喜相逢。梧桐叶落分离别,恩爱夫妻不到冬。”说的就是“竹夫人”。
不过,想抱冬瓜睡觉,要先给瓜“洗个澡”!
提醒一句:冬瓜虽好,清理不到位可不行。冬瓜表皮可能有农药残留、细菌,直接抱容易沾到皮肤。
分享一个“安全抱瓜”小妙招:
流水搓洗:用软毛刷蘸水搓洗冬瓜表皮,重点搓蒂部(容易藏泥)和褶皱处(可能卡农药);
淡盐水泡:搓完后用淡盐水泡10分钟,杀菌消毒;
擦干水分:用厨房纸擦干表皮,避免抱的时候滴水弄湿床单。
高温天防暑,这些招儿比冬瓜更全能。
当然了,冬瓜虽能局部降温,但应对高温还得“全家桶式”防暑。
喝对水:别等渴了再喝,少量多次喝淡盐水、绿豆汤,避免猛灌冰水刺激肠胃;
穿对衣:选浅色、透气的棉麻衣物,别穿深色化纤料(吸热还闷汗);
躲对时:上午10时到下午4时是紫外线最强时段,尽量少出门,户外作业记得戴宽檐帽、涂高倍防晒霜;
备对药:家里常备藿香正气水、风油精。发现头晕恶心等中暑征兆,立即转移到阴凉处,解开领口,用湿毛巾敷颈部,补充含盐饮料。
从古人用冬瓜纳凉,到现在网友抱着冬瓜刷手机,变的是时代,不变的是对抗炎夏的巧思。
毕竟,日子再热,也得活出点“瓜”趣。
整理:林双英
统筹:杨杰利 罗莎股票配资数据
通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