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寻访皖美青年浙江配资公司
“95后”青年杨远帆:可视化再现“硬核科技”
杨远帆团队作品
“我在高铁上,说话声音可能比较小,不好意思。”10月21日下午,这位28岁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博士杨远帆,刚赶上从合肥开往上海的高铁。这样的穿梭,已成为他生活的常态。
三年来,他带领着一群二十多岁的青年,运用3D建模、计算机视觉、XR等可视化技术,将国家大科学装置和重大科学成果直观、生动地展现给公众,专为中国的“硬核”科学装置打造看得见、读得懂的“数字生命”。
目前,团队正有条不紊地推进数十个科研项目的可视化制作。
展开剩余57%杨远帆团队作品
“一粒种子”的萌芽
“决定深耕科学可视化工作,不在某一个受触动的瞬间,而是多年来的积累与感悟。”说起这些年的经历,杨远帆感触很深。
在校期间,杨远帆负责运营中国科大本科招生的新媒体账号,一年内实现账号涨粉40余万,部分短视频播放量超7000万。那是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传播的力量。
2023年,他在中国科大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指导下参与了“IN THE LAB”科学艺术摄影项目,和同学们一起,用镜头深入学校的顶尖实验室。9月,作品在安徽省美术馆展出,不到一周,就吸引了近5000名游客。
“没想到大家对前沿的科技都很感兴趣。不过,即使是顶尖学校、前沿实验室里的成果,对正在高校内的学生以及广大的公众来说,传播力度也都是不够的。”他看到了科学家们精彩的故事与外界难以理解的“隔阂”,一颗从事科技传播的“种子”在他心中萌芽。
早在从事力学博士论文研究过程中,杨远帆就开始接触了3D建模、仿真模拟等数字技术,又凭借前期的自媒体经验,组建起学生团队,扛起摄像机,承接了各学院的宣传任务,赚取了“第一桶金”,于2022年注册了公司。
“从学生团队到正式注册公司,我们心里也没底,好在学校的老师一直鼓励我们,又帮忙联系了创业多年的师兄们帮我们答疑解惑。”当年9月,他们团队入驻合肥市蜀山区“科里科气”科创驿站,“拎包入驻,一年没有收取任何租金!”杨远帆介绍道。此外,当地政府还提供了项目路演、企业报税、财务培训等服务。
2024年,团队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,顺利申请到科大硅谷200万元的初创免息贷款。当时的那颗种子,在这里生根发芽。
(更多精彩浙江配资公司,请见次条)
发布于:北京市通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